角化增厚

掌跖角化过度是指局部皮肤角质增生、皮肤干燥,有鳞屑、皲裂,一般无主观不适,有时可有瘙痒或疼痛,常在冬季加重的症状。

内容目录

角化增厚的概述

掌跖角化过度是指局部皮肤角质增生、皮肤干燥,有鳞屑、皲裂,一般无主观不适,有时可有瘙痒或疼痛,常在冬季加重的症状。

角化增厚的原因有哪些?

人类表皮最下层的基底层细胞先后变为多角形的棘细胞、扁平含有嗜碱性颗粒的颗粒细胞、扁平的无细胞核及细胞器的角质细胞。这一过程一般需要28~45天。表皮的分化过程受多方面因素的控制,很易被干扰。凡能引起基底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因素都可引起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如环磷腺苷和环磷鸟苷、前列腺素、多胺、抑素、肾上腺能促效剂及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均对皮肤的角化起调节作用。角质形成过度或角质堆积,可使角质层角化过度。角化过程不完全或角化异常,导致角化不全及角化不良。形成皮肤角化过度的症状。

角化增厚的检查有哪些?

患者自觉症状即可诊断。

角化增厚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掌跖角化过度症状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鱼鳞病:俗称鱼鳞癣。当表皮角层产生增多或粘着增加时,可有鳞屑产生,鳞屑紧贴表面而边缘游离,排列似鱼鳞,故得名。据其遗传方式不同,分为寻常性鱼鳞病、X-性联鱼鳞病、板层状鱼鳞病和表皮松解性过度角化症等。寻常性鱼鳞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为常见,据估计每250人中可能有一个患此病。本病多始于幼年,表现轻重不一,轻者仅冬季皮肤干燥,有少量粉状鳞屑及毛发苔藓,有些病例随年龄增长而渐轻。鳞屑通常以四肢为著。

在寒冷、干燥气候中,背部与小腿的鳞屑及足跟部角化过度较明显,手掌足跖可有线状皲裂。性联鱼鳞病为性联隐性遗传,较少见,仅见于男性,于生后或婴儿期发病。皮损较寻常性鱼鳞病严重,鳞屑大而显著,黄褐或污黑的大片鱼鳞状鳞屑可遍布全身各处,腹部较背部尤重。一般不发生毛囊角化及掌跖角化。随年龄增长,皮损并不减轻,反而加重。板层状鱼鳞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皮损于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表现为大的黄灰色鳞屑,呈四方形,中央粘着,边缘高起,严重者状如铠甲,基底稍潮红。表皮松懈过度角化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过去也称为大疱性鱼鳞病样红皮症。

初起皮肤即发红、湿润、疼痛,数日后即有厚的疣状鳞屑形成。鳞屑斑片为多角形,周围有深的红色裂隙,从中渗出有臭味的血性液体。硬的角质覆盖患儿全身,影响呼吸和吞咽,大多在出生后几天即可死亡。局限型者则仅于四肢屈侧及皱襞部有较厚的鱼鳞状角质片。本型少见。

掌跖角化症:一组以掌跖部明显角化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常见者有弥漫性及播散性两种,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弥漫性掌跖角化症多自幼年发病,表现为双侧掌跖有明显的淡黄色角化过度,质硬,表面平滑。重者可如疣状增殖,冬季有皲裂,累及肘、膝、胫及踝前。轻者可仅累及足跖。播散性掌跖角化症也称点状掌跖角化症,表现为多数圆形粟粒至绿豆大角化性丘疹,质硬,散发于掌跖。

获得性角化病中较突出者有蟾皮症和绝经期角皮症。

蟾皮症:一种维生素 A缺乏症的皮肤表现。当维生素A缺乏时,可能因其抑制多胺合成的能力下降,从而引起以角化过度为特点的此症。好发于儿童及青年,表现为双上肢伸侧、双大腿外侧及躯干等处皮肤有多数粟粒大毛囊性丘疹,圆锥形,色暗红,质硬,中央有棘状角质栓,去除角栓后留下小凹坑。一般无自觉症状。因丘疹密集,皮肤外形如蟾蜍的皮,故名。

绝经期角皮症:见于绝经期妇女,表现为手掌、足跖或掌与跖同时发生角化过度,有明显增厚。本病亦可见于卵巢或子宫切除术后。用女性激素治疗多无效。

角化增厚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口服维生素A或维生素A酸类衍生物有一定疗效,对蟾皮症疗效更明显,但对遗传性者只能治标,虽用药有效,但停后易复发。局部外用10~40%尿素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或0.1%维生素A酸软膏,皆有一定疗效。

角化增厚的缓解方法

皮肤角化病,是一种慢性的毛囊角化性皮肤病。此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病情在冬季加重,在夏季则减轻。

皮肤角化病患者可通过加强皮肤护理来减免此病的发生。在饮食上可摄取一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绿色蔬菜、新鲜水果等。

在冬季气候干燥时,因皮肤失水较多,容易发生此病。因此,在冬季洗澡不宜过勤,也不宜过多使用碱性强的洗浴用品。洗澡后要涂抹有护肤作用的油脂,以保护皮肤的柔润。另外,涂抹防晒油,口服维生素C也可减少此病的复发。

皮肤角化症,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服用激素类药品易患本病,本病与内分泌有密切关系。本病与鱼鳞病可同时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