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发绀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为紫绀。这种改变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等。
内容目录
皮肤发绀的概述
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可称为紫绀。这种改变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如唇、指(趾)、甲床等。
皮肤发绀的原因有哪些?
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使血液呈现红色。当氧合血红蛋白多时呈现鲜红;释放氧成为还原血红蛋白时,呈现暗红。皮肤和黏膜的颜色主要随血流的颜色而变化,也受局部血流量的影响。发绀的产生取决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或异常血红蛋白的绝对含量。当周围循环的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g/100mL时,皮肤黏膜即可呈现紫绀;高铁血红蛋白与硫化血红蛋白的颜色比还原血红蛋白更深,当其在血液中含量分别超过30g/L和5g/L时即可产生明显发绀。临床上,根据病因不同,将紫绀分为下列三种类型:①中心性紫绀;②周围性紫绀;③混合性紫绀。根据发生机制不同可分为: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血液中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增多。
常见的有下列三类疾病可出现紫绀症状。
1、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是血红蛋白能够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的地方。凡能影响血红蛋白和空气接触的任何支气管、肺或胸膜疾病,均可使全身动脉血中氧合血红蛋白减少,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发生紫绀。常见的包括上呼吸道机械性阻塞(如痰液阻塞、喉头水肿、气管异物)、重症肺部疾病(如肺结核、肺炎、尘肺、肺气肿、肺水肿等)、胸膜疾病(如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等。空气里氧含量不够,如在高空里,即使呼吸系统是健康的,也会因为血红蛋白不能充分氧合而产生紫绀。
2、循环系统疾病
(1)紫绀型先天性心血管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在心脏内或大血管之间存在异常通路,使右心未经氧合的血不经过肺而直接流到左心和主动脉,因而使动脉血里混进了许多还原血红蛋白,产生紫绀,常见的有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高压性右至左分流综合征和肺动静脉瘘等。
(2)心力衰竭和休克:心功能下降,心脏排出的血液减少、血液循环缓慢、静脉里血液淤积,尤其肺里的淤血可以阻碍血红蛋白的氧合,同时血液经过周围组织时氧的消耗又增多,所以血里还原血红蛋白多,产生紫绀。
(3)局部血液循环不畅:血液在局部停留时间长,氧被多量地消耗,局部可出现紫绀,如暴露在寒冷环境中,血管遇冷收缩,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唇、耳、鼻尖、手指和足趾处可出现紫绀。阵发性肢端动脉痉挛病时,四肢肢端血管收缩,可引起手指和足趾的紫绀。
3、其他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因红细胞数量显著增多,部分血红蛋白失去氧合机会,致使还原血红蛋白多,产生紫绀。
(2)中毒:苯胺、硝基苯和亚硝酸盐等中毒,产生变性血红蛋白病,引起紫绀。由于进食含大量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而引起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出现紫绀,称为“肠原性青紫症”。
皮肤发绀的检查有哪些?
1、体格检查
注意紫绀的轻重与紫绀出现的部位,有无呼吸困难,杵状指(趾),心、肺体征,肝、脾肿大等。重度紫绀主要见于紫绀型先天性心血管病,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硫化血红蛋白血症等。急性紫绀伴衰竭状态或意识障碍,常由于某些药物或化学物品的急性中毒、休克、急性肺部感染或急性心功能不全所致。反复发作的肢端紫绀,常由于局部血循环障碍所致。
2、实验室检查
血中高铁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可用分光镜检测。结缔组织病、冷球蛋白血症也须依靠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
3、器械检查
紫绀型先天性心血管病常需作超声、右心导管与选择性心血管造影检查作出诊断。
皮肤发绀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1)中心性发绀:此类发绀的特点表现为全身性、除四肢及颜面外,也累及躯干和黏膜的皮肤,但受累部位的皮肤是温暖的。发绀的原因多由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功能衰竭、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肺氧合作用不足导致Sa02降低所致。一般可分为:
①肺性发绀:即由于呼吸功能不全、肺氧合作用不足所致。常见于各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喉、气管、支气管的阻塞、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肺淤血、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②心性混合性发绀:由于异常通道分流,使部分静脉血未通过肺循环进行氧合作用而人体循环动脉,如分流量超过心输出量的1/3,即可出现发绀。常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Fallot四联症、Eisenmenger综合征等。
(2)周围性发绀:此类发绀常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其特点表现在发绀常出现于肢体的末端与下垂部位。这些部位的皮肤是冷的,但若给予按摩或加温,使皮肤转暖,发绀可消退。此特点亦可作为与中心性发绀的鉴别点。此型发绀可分为:
①瘀血性周围性发绀:常见于引起体循环淤血、周围血流缓慢的疾病,如右心衰竭、渗出性心包炎心包填塞、缩窄性心包炎、血栓性静脉炎、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下肢静脉曲张等;
②缺血性周围性发绀:常见于引起心排出量减少的疾病和局部血流障碍性疾病,如严重休克、暴露于寒冷中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Raynaud)病、肢端发绀症、冷球蛋白血症等。
(3)混合性发绀:中心性发绀与周围性发绀同时存在。可见于心力衰竭等。
1.紫绀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血红蛋白氧合不全、还原血红蛋白增高所致。任何原因使毛细血管内还原血红蛋白绝对含量超过50g/L时,即可出现发绀。
2.紫绀是缺氧的表现,但缺氧并不一定都发绀。也就是说,发绀并不一定能确切反映动脉血氧下降情况,如重度贫血(Hb<60g/L)患者,即使有严重缺氧,甚至氧合血红蛋白都处于还原状态,也不出现发绀。
3.极少部分发绀是由于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形成,使部分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所致;当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达30g/L或硫化血红蛋白达5g/L时也可出现发绀。
皮肤发绀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1.青紫仅限于四肢末端、耳轮、鼻尖等体温较低部位的周围性发绀,保暖后即可改善。
2.婴幼儿全身性发绀伴有呼吸困难者,应考虑有羊水吸入,奶或呕吐物呛入,并立即用吸管将其吸出,并给氧。疑有肺炎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3.未成熟儿出现全身性发绀,怀疑肺不张及呼吸窘迫综合征者,应正压给氧,并进一步明确诊断。
4.手术产儿出现发绀并呼吸困难或抽搐等,应考虑有颅内出血并作相应处理。
5.全身性发绀并有心脏阳性体征者,应进一步除外先天性心脏畸形、膈疝或气管食管瘘等,与有关科室共同诊治。
相关保健方法包括:
1.对于新生儿发绀,要及时给以氧气治疗。发绀提示体内缺氧,有可能对新生儿的脑、心、肾、肺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以致影响其智力和身体发育。
2.在家庭里,可以制氧器产氧来满足新生儿对氧气的需要。但是一定要选择绝对安全的器械设备,制氧剂要无任何副作用。家庭制氧器的使用为新生儿缺氧的救治赢得时间,避免因缺氧时间长而造成脏器发育和智力发育不可逆转的损伤。
3.在护理新生儿时应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奶及呕吐物呛人气管。
皮肤发绀的缓解方法
发绀的护理措施
1.护理评估了解发绀患者的症状史包括发绀出现的时间、次数、持续时间、诱因、伴随症状等,了解原发病的治疗情况、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反应。进行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2.心理护理针对发绀患者的心身特点,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
(1)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正视现实。
(2)让发绀患者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在进行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应注意言行,避免由于患者情绪变化而引起原发病的恶化。
(3)热情主动关心患者,在生活上提供方便,消除患者孤独感。
3.环境要求: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让患者处于一个安心养病的良好环境。
4.体位护理:严重呼吸困难出现发绀时宜取半卧位,这样可以使膈肌下降,有利呼吸,使血液滞留在下肢,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淤血。
5.饮食护理:
有发绀症状患者的饮食安排要根据发生原因不同而定。对于肺源性发绀患者应根据疾病情况,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以补充机体消耗的能量。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应注意控制钠的摄入,以免加重心力衰竭。
6.氧疗护理:根据不同情况合理用氧。严重缺氧所致的中心性发绀给予氧疗可缓解发绀症状。正确合理掌握吸氧浓度和流量,在供氧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防止不良反应。对于极度发绀给氧浓度为28%至35%,中度发绀给氧浓度为28%,轻度发绀给氧浓度为24%至28%;高浓度氧吸人时间不宜过长,可与低浓度氧交替吸入,以免引起肺损害和氧中毒。
7.保暖护理:保暖可使血管扩张并促进血循环。对于外周血管病变的患者,寒冷天气外出时戴手套和穿羊毛袜,避免肢体外露。休克患者可安置在温暖的空调房间内,多加盖被或用电热毯。但忌用热水袋直接给患者取暖,以免烫伤。
8.药物治疗护理:遵医嘱按时用药,观察用药情况及用药后的疗效与不良反应。了解药物的性状,向患者讲明用药方法及用药途径。
9.伴随症状护理
(1)晕厥、抽搐、意识障碍等,见晕厥、抽搐、意识障碍护理。
(2)血压下降者,严密观察血压、尿量、神志;应用升压药时注意药液的浓度、剂量、滴速,定时测血压,保持静脉通路的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