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过敏性炎症

血管过敏性炎症是常见的血管炎症之一,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周围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肤表现皮损多对称,常分布于下肢和臀部,也可发生在上肢和胸背部,急性病毒性肝病前驱症类血清病型:本病在发病过程中有10%~20%发展为(乙型或非乙型)急性肝炎,患者多有HBsAg滴度增高,多在肝炎潜伏期发生皮疹、荨麻疹、多关节炎。当发病轻或为一过性发病时常被忽视。低补体血症性血管炎:以青年女性多见。反复发作性荨麻疹伴血清补体降低。可有发热、关节炎、腹痛、肾脏受累。肾活检提示轻度至中度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IgG及补体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皮肤活检常示坏死性血管炎。

内容目录

血管过敏性炎症的概述

血管过敏性炎症是常见的血管炎症之一,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周围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肤表现皮损多对称,常分布于下肢和臀部,也可发生在上肢和胸背部,急性病毒性肝病前驱症类血清病型:本病在发病过程中有10%~20%发展为(乙型或非乙型)急性肝炎,患者多有HBsAg滴度增高,多在肝炎潜伏期发生皮疹、荨麻疹、多关节炎。当发病轻或为一过性发病时常被忽视。低补体血症性血管炎:以青年女性多见。反复发作性荨麻疹伴血清补体降低。可有发热、关节炎、腹痛、肾脏受累。肾活检提示轻度至中度的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伴IgG及补体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皮肤活检常示坏死性血管炎。

血管过敏性炎症的原因有哪些?

主要由外源性抗原所引起这些外源性抗原大致包括3类:

1.药物 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磺胺阿司匹林等。

2.化学物质 如杀虫剂、除草剂、石油制剂。

3.体外蛋白 蛇毒血清及各种脱敏剂

这三类过敏原中,以药物最常见。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以及肥大细胞也通过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协助或加强炎症损伤,其中血小板则通过释放ADP及前列腺素,引起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血管过敏性炎症的检查有哪些?

血管过敏性炎症发病可急可缓全身较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疲倦等,局部表现以皮肤症状为主,少数患者有皮肤外受累的表现,如关节、肾、肺、消化系统等。

1.血液检查 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常增多,血沉多增快,可有高球蛋白血症及ADP和前列素增高,有IgG-IgM的冷球蛋白血症,实验室检查可见高γ血症和低补体血症,RF和HBsAg可呈阳性。

2.尿液检查 可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重者可出现肾病综合征范围蛋白尿,肾功能减退时可有尿素氮和肌酐增高。

3.粪常规检查 部分病人可见寄生虫卵及红细胞,潜血试验可阳性。

4.骨髓象 正常骨髓象,嗜酸性粒细胞可偏高。

5.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

1.组织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可见弥漫性小血管周围炎,中性粒细胞在血管周围聚集。免疫荧光检查显示有IgA和C­3­­在真皮层血管壁沉着。

(1)皮肤改变:本病的主要病理特征是急性纤维素样坏死,始于血管内膜或内皮下基质,然后波及整个血管壁,伴显著多形细胞反应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管病损处病变进展处于同一时期,不像结节性多动脉炎时各期均有。

检查可见皮肤组织真皮乳头下到网状层有细动脉炎、静脉炎和毛细血管炎。血管扩张,内皮细胞水肿、渗出,管腔狭窄,有血栓形成,血管壁有纤维蛋白样变性或坏死。发病早期血管周围有嗜中性白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可见白细胞破碎及核尘和红细胞外渗等,而发病晚期,则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

(2)肾脏改变:除皮肤外,肾脏系该病最易受累的部位。肉眼所见肾脏大小正常或增大,表面有出血点。光镜可见较小的叶间动脉、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有纤维素样坏死,以肾小球病损最显著,小球周围偶有肉芽肿病变。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并可见节段或环形上皮样新月体和弥漫坏死性肾小球肾炎。该病肾脏病理类型较多,为无或少免疫复合物性新月体肾炎。肾间质圆形细胞浸润和出血。部分小管萎缩。免疫荧光示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有少许IgG、IgM以及补体沉积或无任何免疫球蛋白成分,但在肾小囊、肾小球坏死血管区有较多的纤维蛋白原沉淀。电镜未见明显特征性改变,亦无较多的电子致密物。

本病肾脏受累的特征性病变是坏死性肾小球炎或局灶坏死性肾小球炎。恶化病例可见弥漫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2.X线检查 肺受累时,胸片上可显示局灶性或弥漫性肺浸润,或呈小结节状,偶有胸腔积液。

血管过敏性炎症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血管过敏性炎症需要做如下鉴别。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allergic cutaneous vasculitis)是一种主要累及真皮浅层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多形性,病程慢性,常反复发作。

结节性红斑(erythema nodosum)是发生于皮下脂肪的炎症性疾病。本病急性起病,基本皮损为红色结节和斑块,多累及小腿伸侧及大腿、前臂,经3~6周消退。病因未明。一般认为系细菌、病毒、真菌感染、结核或药物等所致的血管迟发性过敏反应,亦可见于某些免疫异常性疾病(如结节病、溃疡性结肠炎及白塞病等),瘤型麻风反应的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因此结节性红斑可被视为一种综合征,或是一种对各种诱因的特异性反应。

血管过敏性炎症发病可急可缓全身较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疲倦等,局部表现以皮肤症状为主,少数患者有皮肤外受累的表现,如关节、肾、肺、消化系统等。

血管过敏性炎症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迅速找出致敏药物或化学物质,告诫患者停止并保证今后不再接触该类物质可有效预防血管过敏性炎症的发生。

1.病因治疗

迅速找出致敏药物或化学物质,告诫患者停止并保证今后不再接触该类物质。

2.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对大多数患者有效,此类药物剂量应根据疾病严重程度而定,病情较轻者每天仅需泼尼松(强的松)20mg,严重者泼尼松(强的松)每天用量可达60mg。症状改善后,剂量即应缓慢减少至最小维持量,总疗程2~4个月。

(2)抗组胺药:如果患者病情较轻,只有少部分皮肤受累而无内脏器官损害,并不需要特别治疗,使用该类药处理即可。

(3)砜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未明,可能与稳定溶酶体膜等作用有关,某些患者仅用氨苯砜100~150mg/d,即可有效控制病情。

(4)免疫抑制剂:如患者对糖皮质激素反应不佳,或因糖皮质激素副作用太大,不能耐受时,可考虑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CTX)0.5~1.0/m2,每2~4周1次,3个月以内为限。

(5)白细胞功能抑制剂:代表药是秋水仙碱,具有抗嗜中性粒细胞趋化作用,也有一定免疫调节作用,该药对慢性、复发性患者可作为首选药物。

(6)抗生素:对合并感染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极为必要。

(7)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对发热、关节疼痛患者疗效显著。

(8)中药:中医治则为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可选用四妙勇安汤等辨证施治。有文献报道雷公藤总甙对本病疗效有帮助。

预后

该病的治疗是否有效,十分重要的是对病因的识别和去除,尤其是可疑抗原性致敏药物的停用对决定预后有关键作用。

预后与治疗方法有关,治疗得当,病因去除多数病人预后良好。但治疗不当,病因未能识别则预后无法预料。反复发作者可经年累月。本病与药物应用有关且为自限性,故药物疗效评价困难。

血管过敏性炎症的缓解方法

食疗方法

1、丹参酒:白酒500克,紫丹参90克,浸泡一周后,每次饮30毫升,1日1-2次。

2、赤豆煮米仁:赤豆100克,生熟米仁各30克,红枣7枚,红糖适量,著熟后服食。

3、黄豆冬瓜皮汤:冬瓜皮60克,黄豆60克,清水3碗,煎至1碗,去渣饮用。

4、赤豆桃仁莲藕汤:桃仁15克,赤豆60克,莲藕100克,洗净切成小块,加清水适量煮汤,以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赤豆及莲藕。

5、桑椹汤:桑椹子60克,加清水3碗,煎至1碗半。用白砂糖或红糖适量调味,去渣饮用。

饮食禁忌

1、多吃绿色蔬菜。

2、海带、紫菜、木耳宜多食。

3、宜多吃豆制品、粗粮等食物。

4、戒烟酒。

5、忌食过咸的食物,如咸菜、泡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