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眩晕头痛,突然昏不知人,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全身强直、少顷即醒,醒后复发,甚至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又称“妊娠痫证”。本病是由先兆子痫症状和体征加剧发展而来的。子痫可发生于妊娠期、分娩期或产后24小时内,被分别称为产前子痫、产时子痛和产后子痫,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我国妊高征流行病学资料指出:
本病发生特点:①35岁以前的初产妇;②双胎或三胎妊娠;③孕期劳动姿势多为坐或站立劳动者;④大专以上文化程度;⑤矮胖孕妇然重指数>0.24);⑥母亲有妊高征史者;⑦上海地区冬季发病率高,成都、贵阳以夏季发生者多。中医子痛相当于西医重度妊高征之“子痛”。对孕妇和胎儿都有死亡危险。
内容目录
子痫的概述
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或新产后,眩晕头痛,突然昏不知人,两目上视,手足抽搐,全身强直、少顷即醒,醒后复发,甚至昏迷不醒者;称为“子痫”,又称“妊娠痫证”。本病是由先兆子痫症状和体征加剧发展而来的。子痫可发生于妊娠期、分娩期或产后24小时内,被分别称为产前子痫、产时子痛和产后子痫,是产科四大死亡原因之一。我国妊高征流行病学资料指出:
本病发生特点:①35岁以前的初产妇;②双胎或三胎妊娠;③孕期劳动姿势多为坐或站立劳动者;④大专以上文化程度;⑤矮胖孕妇然重指数>0.24);⑥母亲有妊高征史者;⑦上海地区冬季发病率高,成都、贵阳以夏季发生者多。中医子痛相当于西医重度妊高征之“子痛”。对孕妇和胎儿都有死亡危险。
子痫的原因有哪些?
可能涉及母体、胎盘和胎儿等多种因素,包括有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免疫调节功能异常、内皮细胞损伤、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但是没有任何一种单一因素能够解释所有子痫前期发病的病因和机制。
1、滋养细胞侵袭异常: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重要因素。患者滋养细胞侵入螺旋小动脉不全,子宫肌层螺旋小动脉未发生重铸,异常狭窄的螺旋动脉使得胎盘灌注减少和缺氧,最终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2、免疫调节异常:母体对于父亲来源的胎盘和胎儿抗原的免疫耐受缺失或者失调,是子痫前期病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3、血管内皮损伤:氧化应激、抗血管生成和代谢性因素,以及其他炎症介质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而引发子痫前期。
4、遗传因素:子痫前期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疾病,有家族遗传倾向:患子痫前期的母亲其女儿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0-40%;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11-37%;双胞胎中患子痫前期的妇女其姐妹子痫前期发病率为22-47%。但至今为止,其遗传模式尚不清楚。
5、营养因素:缺乏维生素C可增加子痫前期-子痫发病的危险性。
子痫的检查有哪些?
病史中过去无慢性高血压、肾病及糖尿病史亦无抽搐发作情况,妊娠晚期有水肿、高血压和蛋白蛋情况,先有先兆子痫的症状,特别是初产妇、双胎妊娠及羊水过多等情况,先兆子痫的诊断一般不难肯定。如患者来院已发作过抽搐,注意了解子痫抽搐的典型表现,并量血压及体温,进行尿蛋白和肾功能检查,检查眼底,子痫诊断不困难。
子痫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子痫症状:先兆子痫(也称为子痫前期)以前也叫妊娠毒血症,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影响到5%~8%怀孕女性。你如果在怀孕20周后出现高血压和尿蛋白,就会被诊断为先兆子痫。这种病症大多数在37周后才开始有所表现,但也可以在怀孕的后半期、分娩时、甚至产后(一般是在产后24~48小时)的任何时间内表现出来。 在怀孕的前20周内也有可能发生先兆子痫,但这种情况很少见,比如怀有葡萄胎的孕妇。先兆子痫的病情轻重不等,发展有快有慢。缓解病情的唯一办法就是将宝宝娩出。
先兆子痫:为妊娠20周后出现血升高(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伴有蛋白尿或水肿。
妊娠毒血症:是酮血症、酸中毒、低血糖和肝功能衰竭的综合症。多发生于妊娠中、后期。症状:轻者症状不明显,重者可见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尿量严重减少,呼出气体有酮味。死前可发生流产、共济失调,惊厥及昏迷等症状。血液学检查非蛋白氮升高,钙减少,磷增加,丙酮试验阳性。
子痫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1.肝风内动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止痫。
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
羚羊粉0.6克(分吞)钩藤12克(后下)桑叶10克 菊花9克 川贝母9克 鲜生地30克石菖蒲9克 生龙齿15克(先煎)生石决30克(先煎)大白芍12克 谈竹茹9克另:紫雪丹,每日3次,每次1丸;或至宝丹,每日3次,每次3克,昏迷时用鼻饲灌胃。
2.痰火上扰治法:泻火涤痰,熄风止痉。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制半夏10克 生白术10克 明天麻9克 蔓荆子9克 生石决15克(先煎)生龙齿15克(先煎)茯苓12克 黄芩9克 川连5克 谈竹茹9克 陈胆星9克 羚羊角粉1克(分吞)加减:胸闷烦热者,加郁金9克、生山栀9克。
另:安宫牛黄丸,每日3次,每次1克,昏迷抽搐者,待抽搐停时鼻饲灌服。
由于子痫发病突然,变化快,服汤药可能来不及,因此需先用西药降压利尿,镇静止痉。常用药物如硫酸镁为首选药物,其他如肼苯酞嗪、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心钠素等药也可选用。同时服用上述汤药,中酉药综合治疗。
子痫的缓解方法
控制抽搐
硫酸镁用法及注意事项,参见“子痫前期”条目中“硫酸镁防治子痫”。当患者存在硫酸镁应用禁忌或硫酸镁治疗无效时,可考虑应用地西泮、苯妥英钠或冬眠合剂控制抽搐,药物有:
1.地西泮(安定):口服2.5~5.0mg,2~3次/天,或者睡前服用。地西泮10mg肌注或者静脉注射(>2分钟)可用于控制子痫发作和再次抽搐。
2.苯巴比妥:镇静时口服剂量为30mg/次,3次/天。控制子痫时肌肉注射0.1g。
3.冬眠合剂:冬眠合剂由氯丙嗪(50mg),哌替啶(杜冷丁,100mg)和异丙嗪(50mg)组成,有助于解痉、降压、控制子痫抽搐。通常以1/3~1/2量肌注,仅应用于硫酸镁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子痫患者产后需继续应用硫酸镁24~48小时,至少住院密切观察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