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干

鼻干,症名。又名鼻燥、鼻干燥。指鼻腔干燥。多因燥热伤肺,肺经热盛或胃热炽盛所致,亦有肺气虚而鼻干者。主要见与容易上火的人群还有干燥的环境。

内容目录

鼻干的概述

鼻干,症名。又名鼻燥、鼻干燥。指鼻腔干燥。多因燥热伤肺,肺经热盛或胃热炽盛所致,亦有肺气虚而鼻干者。主要见与容易上火的人群还有干燥的环境。

鼻干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鼻干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风热所致。症见头痛发热,鼻干脉浮。宜辛凉解表,用麻杏石甘汤加减;二是由肺燥引起,症见鼻干无涕,伴有干咳、咳血等症,宜养阴清肺,用清燥救肺汤加减;三是由肾阴亏损所致,症见鼻干、潮热、舌红少津等,宜养阴润燥,用六味地黄丸加麦冬、玄参。四是由阴虚肺燥所致者,症见口燥鼻干,咽痛口糜;五是心烦热,宜养阴清肺,用养阴清肺汤加减。

鼻干的检查有哪些?

1.病史:多有久居气候干燥寒冷史;或久处高温、有害粉尘、有害气体的环境史;以及大量吸烟、喝酒史;也可有维生素缺乏、贫血等慢性病史。

2.临床表现:鼻腔内有干燥感、异物感、灼热感,或有刺痒感,鼻涕较少,患者经常打喷嚏,喜欢挖鼻、揉鼻,以减轻症状,常因此而发生鼻衄,但量不多,可伴有口干唇干、干咳无痰等。症状时轻时重,干燥季节尤甚。嗅觉正常。

3.局部检查:鼻黏膜干燥、结痂、充血,以鼻腔前端较明显;鼻中隔前下方黏膜可有糜烂;无鼻黏膜及鼻甲萎缩;嗅觉正常。

鼻干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鼻干和鼻槁二者都有鼻内干燥感,易出血。但鼻干无嗅觉障碍,无鼻气异臭;下鼻甲前端可有少许干痂黏附,但鼻腔内无黄绿、灰绿色脓痂,无鼻甲萎缩。鼻槁有鼻塞,鼻气臭秽,甚则嗅觉减退或丧失;鼻腔内或有黄绿、灰绿色脓痂充塞,鼻黏膜干燥、萎缩,鼻甲缩小,尤以下鼻甲为甚,鼻腔宽大,甚则从前鼻孔可直接看到鼻咽部。

鼻干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辨治思路:应以祛除邪热为要,佐以生津润鼻。邪热既除,则阴津自复,鼻窍得润。远离多有久居气候干燥寒冷史;或久处高温、有害粉尘、有害气体的环境史;注意不要大量吸烟、喝酒史;有维生素缺乏、贫血等慢性病史积极对症治疗。注意屋子保持空气流通还有通风,最好是定期到医院做鼻镜检查的。

鼻干的缓解方法

内治法

1、燥邪伤津,鼻窍失润

临床表现:鼻干、裂痛、刺痒,喷嚏,鼻涕稠厚,时有擤鼻带血。可伴咽痒干咳,时欲少饮。舌质偏红少苔,脉细略数。

证候分析:燥热袭肺,耗伤津液,鼻窍失润,故鼻干、裂痛、鼻涕稠厚,鼻肌膜干燥、色暗红;痂皮刺激鼻腔,故鼻内刺痒,喷嚏;燥热伤络,则擤鼻带血;燥热伤肺,肺失清肃,故咽痒干咳,时欲少饮;舌质偏红少苔,脉细略数亦为肺热津亏之征。

治法:清宣燥邪,滋润鼻窍。

方药:桑杏汤加减。方中以桑叶、豆豉宣肺散邪;杏仁宣肺利气;沙参、贝母、梨皮润肺止咳;栀子清泄胸膈之热。肺热重者,加黄芩、连翘;干咳少痰者,加玄参、生地、麦冬、玉竹;鼻衄加白茅根、丹皮、炒栀子凉血止血;大便秘结加火麻、郁李仁之类润肠通便。

2、胃热炽盛,上灼鼻窍

临床表现:鼻干不适、鼻息气热、鼻内疼痛、容易出血。常伴口燥咽干,喜冷饮,口臭,或齿龈肿胀、糜烂、出血,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有力。

证候分析:胃腑积热,循经上干肺窍,鼻受熏炽,故见鼻干不适、鼻息气热、鼻内疼痛,鼻肌膜呈深红色、干燥、鼻中隔肌膜糜烂;火热灼伤鼻内脉络,故容易出血;阳明热盛,胃火腐肉,故齿龈肿胀、糜烂、出血;腐臭之气上冲,故口臭;热盛伤津,故见口燥咽干,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有力均为阳明热盛之征。

治法:清泻胃火,导热下行。

方药:调胃承气汤加减。方中以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肠胃积热;以芒硝助大黄泻热通便,并能软坚润燥;以炙甘草缓和泻热攻下之力。鼻出血者,加生地、白茅根、丹皮、炒栀子凉血止血;口燥咽干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

鼻干一病总由邪热攻于上焦,耗伤津液所致,鼻窍失润。其治疗应酌情选用黄芩、栀子、龙胆草、黄连、知母、桑白皮、地骨皮之类清除邪热,使邪去阴复。可配合沙参、麦冬、五味子、玄参、玉竹、生地黄之类养阴生津,用牡丹皮、赤芍药之类凉血活血,用阿胶、桑椹子、何首乌、女贞子之类滋阴养血生津。患者常兼有大便不畅,故当酌用火麻仁、瓜蒌仁之类润肠通便。在秋燥季节,尚须选用桑叶、杏仁、枇杷叶之类清轻宣肺。

外治法

1、滴鼻:宜用滋养润燥药物,如芝麻油、0.9%氯化钠溶液、复方薄荷油、清鱼肝油滴鼻,每日2~3次。

2、涂鼻:鼻中隔有糜烂者,可局部涂用黄连膏或紫连膏。

3、蒸气雾化吸入:可用内服中药,再煎水,经鼻蒸气雾化吸入,每日1~2次。

4、鼻部按摩:可屈中指、示指中节,沿鼻背上下揉推,以感热为度,每日1次。

针灸治疗

体针 取迎香、合谷、通天穴,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预防与调护】

(1)改善生活与工作环境,加强个人防护,避免吸入干燥多灰尘的空气。

(2)戒烟酒,戒除挖鼻的不良习惯。

(3)保持鼻腔清洁湿润。

(4)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5)禁用减充血剂滴鼻。

【预后与转归】

本病多可控制症状,但本病容易复发,平时的预防与调护甚为重要。